阅读的艺术正在缓慢地消逝,看书是很私密的活动,一本书就象一面镜子,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内省力,才能在书中观照自我。——贝亚

小时侯,有一度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图书管理员。从初中开始,常常省下午餐的钱用来买书买杂志,就很羡慕图书馆里的那些工作人员,他们可以免费看所有的书,而且不用排队,想看哪本就看哪本。高三时,师范类院校提前招生,我对当老师兴趣不大,但是看到东北师范大学有图书管理系,还是报了名。

最终我没考上,图书管理员的梦想就此破灭。后来又有了别的想法,比如到大兴安岭的林区做一个伐木工什么的,都有点不切实际——听说现在伐木工都改行种树了。

《风之影》讲的是一个少年和一本书的故事,虽然它有着悬疑、惊悚、爱情、成长等诸多大片的要素,我最喜欢的情节还是“遗忘书之墓”。

“遗忘书之墓”在巴塞罗那彩虹剧院街的巷弄深处,一扇因老旧和湿气而变黑的雕花大门内,“眼前这栋建筑物,在我看来就像是废弃已久的皇宫,又像是充斥着阴影和回音的博物馆。”

“……我们跟着那个管理员走过富丽堂皇的长廊,来到一个圆形大厅,一束晨光从圆顶的玻璃天窗里穿透进来,昏暗中仍然可见大教堂式的气派。迷宫般的长廊以及堆满书籍的书架,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尖顶,仿佛一座由隧道、楼梯、平台和桥梁交缠回绕的蜂巢,筑成一座几何构造的、令人无法想象的庞大图书馆。”

达涅尔的父亲第一次领他去“遗忘书之墓”是一九四五年初夏的一个清晨,5点钟,“街道仍在薄雾和露水中疲惫地昏睡着”,父亲说,“有些东西,就只能在昏暗中才看得见。”

父亲告诉他,“没有人知道它确切的存在时间,大家也不晓得创立者是谁。……这是个神秘之地,达涅尔,就象一座神殿。你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一本书,每经过一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视它的每一页,它的灵魂就成长一次,茁壮一次。”

根据传统,第一次造访这个地方的人,可以随意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保存它,并确定它永远不会遗失,永远保有生命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承诺,必须用生命担保……

少年达涅尔最终选择了《风之影》,由此展开了他的命运。

一个人和一本书相遇,就象命运安排好了,我是相信有那样的事的。只是我自己一直也没能碰上。从少年到成年的路上,没有象达涅尔父亲或者他的朋友费尔明那样的人在我身边,给我一些指点,因此我的人生拐了好大一个圈子,错了重来,再错,好容易才走到这里。

我还记得每次发现一本喜欢的书,仿佛一个新世界的门在眼前洞开。比如1980年的一个中午,在火车站的书亭买了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让我的心一直飞到了银河系之外。比如大学,我从《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知道了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从一次次错误和挫折中站起来的,我从《凯旋门》中看到绝望的爱情,从《夜工》中隐约感觉到未来的命运……不管生活如何兜圈子,书从未离开。

所有的书都是关于记忆与遗忘的故事。如果说每一本书都有灵魂,那么就会象胡利安写的那样——只要还有人记得我们,我们就会继续活着。我还记得,书中深爱胡利安的努丽亚·蒙佛特在她生前留下的手稿中恳求,请你记得我,达涅尔,即使只是在你记忆中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也好。不要让我就这样走了。

一些时候,在家里,我会凝望着书柜上的一排排书发呆。我觉得自己象那个叫伊萨克的管理员,苍老,孤独,富有。一本未打开的书象是沉睡的灵魂,等待一双手,一双眼睛把它们叫醒。

然后如云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