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18点的女子马拉松赛场上,我们将见到这样一个女孩,来自秘鲁的特赫达。十年前,她在自己的家乡、寒冷的秘鲁高原上参加了一次4英里的赛跑。当时她甚至都不知道奥林匹克是什么。家里没有电视,家乡小城里住土坯房的乡亲们也没人谈起过奥运会。另外她还在担心是不是能跑到终点:她自己根本没有跑鞋,比赛即将开始时才借到了一双鞋。那天,她跑了个第二名。

仅仅过了10年,也是特赫达生平第一次观看奥运会比赛的4年之后,这位26岁的女孩子就站到了伦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的赛场上。

“我们家没钱,买不起跑鞋”

她的经历堪称传奇:她是秘鲁当地的最佳青少年长跑运动员,但除了参加当地比赛,获得人们的认同,从而获得一点儿奖金、学习用的铅笔或者笔记本还有一些赛跑装备之外,她并没有更多的想法。在当时那个小姑娘的心里,参与体育比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她是家中9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其中有三个哥哥姐姐出生时就死了。她家境贫寒,父母都是靠替别人照看牲畜挣些钱的农民。他们6个兄弟姐妹(4个男孩和2个女孩)都是8岁时便开始干活了,主要就是卖些水果或者帮着大人在地里干活儿。“我们家没钱,”特赫达说,“我们买不起跑鞋,也付不起出国比赛的机票,我除了能跑之外也干不了别的。”

她的父母和她的哥哥姐姐们都知道她跑得快。每天这帮孩子都要到牧场去放牛,来回有10几公里,特赫达的那份工作总是最快完成的。每当妈妈做饭时没有油了或没糖了,她总会派自己最小的女儿去商店买,“因为她跑得飞快。”她的妈妈说。

北京奥运会让她开始奥运之路

2007年,特赫达家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就在第二年,她知道了奥林匹克,也观看了北京奥运会。一天,一家人正在看电视,一个哥哥突然问她:“为什么你不到奥运会上试试呢?”

这个想法听起来有些荒唐。说实话,特赫达当时22岁,还从未参加过职业赛事。她连续跑步最长时间是50分钟。当时她的父亲已经过世了,而且她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进行长跑训练了。还是在面粉厂工友们的哄骗下,她才重新开始跑步的。

次年也就是2009年,她横扫当地所有长跑赛事,“胡宁快女”的名声不胫而走。一位秘鲁教练相中了她,并在100英里外的省会万卡约市训练她及其它一些年轻的马拉松选手。“我哭了好多次,”她回忆道,“长这么大,我还从没有离开过妈妈!”

伦敦奥运是第三次参加马拉松

自此以后,她的技艺突飞猛进。去年,她在韩国的首尔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时便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紧接着又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办的泛美运动会上斩获一枚铜牌。伦敦奥运会只是她第三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秘鲁奥林匹克体协的塞巴斯蒂安·马兰比奥说:“她是秘鲁人民的榜样。只要坚持刻苦训练并严格要求自己,你就能面对任何困难。”

尽管在2009年之前,特赫达并未接受正规训练,但她相信她在胡宁的生活经历,为她成为优秀的长跑健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冰冻、严寒以及13000英尺的山道造就了她非凡的耐力。她的妈妈也慢慢地向她灌输作为一名奥林匹克运动员所应具备的纪律性。“无论做什么我们总是要严格守时。”她说。

今年夏天,特赫达一家将再次坐在电视机(最近特赫达为他们买了平板电视)前观看奥运会,而哥哥豪尔赫和妈妈将直接在伦敦为特赫达助战。在一家赞助商的帮助下,他们第一次走出国门。

特赫达说,“我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