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沪江专访安排在CCTV西语大赛的间隙,易玛坐镇评委席,整整一个上午都没能起身,直到近1点才匆匆捧着午餐来接受采访。“CCTV西语大赛是西语界的一桩大事,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人们会逐渐走出‘西班牙语是小语种’这个误区。”

易玛在中国三十多年了,学会了一口带着京味儿的中文,嫁给了著名的打击乐手刘效松,就连气质,也融合了中国的含蓄与西班牙的奔放。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尽己所能,让西班牙认识中国,让中国了解西班牙。

人物介绍

              
[本期登场人物]
 

嘉宾:易玛·孔萨雷斯·布依

1983-2003任西班牙驻华使馆文化专员,2003-2005担任亚洲之家研讨会、会议及出版部主任,2005年中西两国签订互设文化中心协议后,任塞万提斯学院中国项目官员,开始筹备北京的文化中心。2006年8月至今,任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2011年被评为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

话题提要:

一. “那时候的中国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二. “当时中国的文艺人挺艰难的,我们会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三. “我特别反对中国人说西语是小语种”

“那时候的中国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中国?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易玛来北京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还没多久,对于她的父母来说,中国是那么远,远得让他们担心女儿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而易玛又是家中的独女。果然,易玛把根扎在了中国:一待就是三十年,而她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干到退休。“后来我考入西班牙驻华使馆,父母很高兴我用中文找了一份好工作,现在他们经常跑来中国看我。”

易玛十几岁时就开始寻觅有关中国的一切:史书、小说、传记……她甚至去学习武术。赛珍珠的《大地》勾勒出她对中国的最初印象——她迷恋上了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她决定学习中文。三十多年前,孔子学院还没有遍布世界,西班牙的中文学习资源极其匮乏,只有在寥寥几家中国饭店里才能捕捉到中文的“只言片语”。易玛在巴塞罗那语言学校学习中文,80年代初,总算有中国的大学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她就是最早的那一批。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老师总是批评我。”在巴塞罗那语言学校,易玛的中文老师是个广东人,因此她的发音学得并不好,平翘舌、“b、p、m”,一团浆糊。来到北京语言学院,她不得不重新从发音开始学起,其中的艰难和委屈可想而知。

“到了中国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易玛以为来了中国,就能与中国人打成一片,一起吃饭、看电影、泡吧。但是当时,她所深爱的国度并没有张开臂膀欢迎她的到来:没有中国人“无拘无束”地与她交谈——他们害怕外国人,不敢与她接触太久、交流太多;没有中国人请她去家里吃饭——当时北京人的房子很小,又要挤下好几口人,不方便请客人去家里坐;更没有中国人和她泡吧——上哪儿找酒吧?“我们外国人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与中国的社会是如此近,又是那么远。”

但是易玛执着地留了下来,也因此目睹了中国的三十年巨变——她所谓的“让人迷恋”的巨变:中国日益开放,国人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见怪不怪”代替了“好奇围观”,“大方交流”取代了“疏远躲避”;人民日渐富裕,经常有人邀请易玛去家里做客,朋友间还会一道出门旅游。

 

“当时中国的文艺人其实过得挺艰难的,我们会尽己所能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80年代,外国人如果想要深度探访中国艺术界,就得把中国文艺人们邀请到自己家来。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外国人才拥有足够的场地来承办文化沙龙,也只有他们有足够的“胆量”来支持一场先锋的演出。

易玛则把中国当代艺术家带到了巴塞罗那办展览。“当时在中国搞艺术其实挺困难的,许多文艺人离开了单位就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他们又不为世界所了解。我们就该尽己所能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1995年,易玛挑选了3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策划了展览《来自中心之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展出。——她不仅把中国艺术家带到了西班牙,更是把一个更鲜活、更有冲击力的中国带给了西班牙。

“我们还会以内部活动的名义把公园包下来,给中国歌手提供表演场地。”易玛曾与友人一起在日坛公园组织了崔健乐队的摇滚演出。而她的丈夫刘效松,就是当年崔健乐队里的打击乐手。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帮助下,刘效松还赴西班牙系统学习了打击乐——“西班牙的打击乐风格独特,比如吉普赛人的乐器Cajón,就有特别的味道。当时拉丁音乐还没有传进国内,更别说相关的教学了,我就帮助他直接去西班牙学习。”

除此之外,易玛还翻译样板戏《红灯记》,让西班牙人看《骆驼祥子》……为西班牙人带去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

 

“我特别反对中国人说西语是小语种”

2005年,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计划在中国开设分院,易玛受聘参与筹备。2006年,创办15年的塞万提斯学院在北京建成了中国的第一家分院,易玛回到北京担任院长。这就是现在的易玛:她担任院长的这些年,塞万提斯学院举办了许多重大的文化活动,包括2007年西班牙语年,毕加索陶艺展等;学院还每年举办两次DELE考试(对外西班牙语水平证书),以及相关的教学与培训;因为上海的塞万提斯图书馆也经常有活动,她还得在两地间奔波:CCTV西语大赛上海赛区海选一结束,她就拖起箱子,匆匆拦下一辆出租,奔赴机场,赶回北京。

辛苦如是,而让易玛感到“委屈”的是,在中国,这门拥有5亿使用人口的“巨语种”始终“憋屈”在小语种的范畴里,“西班牙语现在已经超过英语,成为世界第二大语言,怎么能算小语种呢?我特别反对这种说法。中国与西语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学习西班牙语的同学至少在就业方面是前途无量的。”

为了提升西语地位,让人们走出“西班牙语是小语种”的误区,易玛组织策划了很多活动:塞万提斯学院每年4月份都有“世界读书日”,6月份会举办西班牙语日,如今又与央视联手举办CCTV西语大赛,她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走近西语,走进西语世界。“西班牙有丰富的文化,仅在艺术界,就有毕加索、米罗、达利这些人尽皆知的大师;西班牙的足球更是世界的焦点。”易玛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而西班牙语本身,就极具魅力。正如张伟劼老师的书名所言,西班牙语本身就是“帝国的遗产”——“它是西班牙的,也是美洲的,它是高贵的,也是平民的。马尔克斯的叙事,博尔赫斯的沉思、卡斯特罗的咆哮、马拉多纳的忏悔……全都经由它出。”对于西班牙来说,如今的西语已然成为“软实力”的载体,西班牙政府也支持塞万提斯学院不遗余力地把西班牙语播撒出去,收获西班牙独有的影响力。

塞万提斯学院每年都举办两次DELE考试,即西语界的雅思、托福。随着国内西语学习者的增多,DELE考试日益热门,今年,它的结构改革就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据说难度大幅上升,引起了西语界的一片“哀嚎”。“DELE考试的级别设置还是保持不变的,所以难度不会有很大的提升。只要你达到了应有的水平,就能够轻松通过考试。”塞万提斯图书馆外教Alberto说,“但是,中国学生报考的级别总是高于自己的真实水平,他们认为只要考前拼命学习,就能通过它,其实不同的级别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是短时突击能够拿下的。我建议同学们报考自己真实水平以下的级别。”

塞万提斯学院的官网除了分享历年来的DELE真题,还展现西班牙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沪江的西语频道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希望和你们一起努力,把优质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