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驼的名称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它们其实是4种动物,西班牙语名字分别是

llama,guanaco,alpaca和vicuna,比较正规的中文对应译名是大羊驼、原驼、羊驼、骆马。大羊驼是原驼驯化后的后代,而骆马是野生的羊驼。晕了吧?骆、驼、羊、马竟然同时出现了,可见当年的翻译是多么混乱和无奈。羊驼肉可食、毛可用,似羊;大羊驼是古代美洲唯一的驮兽,似马。不过它们都是骆驼的南美表亲,统称美洲羊驼是没错的,可叫成骆马,却有些指驼为马了。

其实咱们也不必纠结它的中文翻译,因为羊驼西班牙语名字的来历更加混乱和不靠谱,充满了拉丁式的随意和魔幻。西班牙殖民者初到南美看见大羊驼的时候,无法把它和已知的任何一种动物联系起来,于是天主教的热情开始泛滥,认为当年诺亚方舟曾经漂流至此,而唯一一对羊驼弃船而走,因此全世界只有这里才有它们的苗裔。

他们兴奋地问当地印第安人:Cómo se llama?意思是“它叫什么?”可原住民哪儿懂西班牙语啊,疑惑地重复了这句话的最后一个词llama。西班牙人大喜,把 llama当作了大羊驼的正式名称。

这种不求甚解的格物致知还将被继续!

后来他们在野外发现了原驼,急忙又问印第安向导:“这是什么?”但这种胆小而轻捷的动物远远看到人就一阵风地跑没影了,等印第安人看过去的时候只剩下一片旷野,向导就对西班牙人说:wanaku,意思是“什么也没有啊!”于是,这种动物被谐音命名为guanaco。

而vicuna的来历就更让人无语了!据说这个词在克丘亚语中的本意是食指。当西班牙殖民者看到骆马的时候,忙把食指伸到印第安人眼前指着它问:“这是什么?”印第安人满眼看去只有手指头,就很淡定地答道:“vicuna,食指。”

1992年,羊驼终于有机会向简慢的西班牙人报复了。那年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为了避免刺激拉美各国的情绪,西班牙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当两个世界相遇”的纪念主题。于是,一款T恤衫畅销整个南美,图案是一只羊驼轻蔑地啐了身穿铠甲的西班牙武士满脸口水,旁边印着一行字:这才是两个世界相遇!

直至今日,在安第斯山脉地区会有成群结队的羊驼,他们在南美充当着类似于牛羊在中国的角色,非常普遍,这得感谢造物主给了南美洲这样奇特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