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有道》Money Journal创刊于2004年8月,是中国高端投资者(Inversor)每月必读的最佳指南(Guía)。《投资有道》以国际视野(Visión Internacional)审视中国的投资环境与机会,为中国大陆投资者提供全球最权威(Autoridad)的投资资讯,盈利的机会与服务。

《投资有道》作为行业领先刊物,也为蓬勃发展日益壮大的沪江网所吸引,10月刊中细致报道了这个从一个在校大学生创办的bbs起步,历经10年,时至今日成为拥有千万注册用户(Usuario registrado)的全国互联网外语学习门户(Portal de Internet)的奇迹。

(以下为报道全文)

刘彤是一名英语爱好者。今年大学毕业以后,她一直保持着每天浏览国外新闻网站、每周看1集美剧的习惯。但是,她越来越发现,这样至多保持她原有的英语水平,却无法激发自己主动学习更多的动力。“学校时的劲头一去不复返了。”刘彤在MSN上写道。

这仿佛是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一个缩影:学校往往是最佳的学习地点,由于强调记忆和背诵的教育体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构成了语言学习的完美氛围。在离开学校之后,学习行为变成单一的个体,逐渐缺乏动力。因此,像刘彤这样的英语爱好者给语言培训机构带来了火爆的商机。新东方和环球雅思等外语培训企业甚至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行艳羡的上市公司。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线下培训受制于时间、空间和成本等因素,难以普及到中国每个城市。10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兴起,尚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伏彩瑞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长时间地驻留在互联网上看资讯、玩游戏,而他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在互联网上学习英语?现在,作为沪江网的创始人,伏彩瑞似乎找到了答案。“就像我们以前觉得在网上购物是不可能的,但现在大家都很习惯了。一样的,在互联网上学习也是必然的。”他对本刊记者说道。

学习革命

在确定这个答案之前,伏彩瑞和他的团队依然作了一番不小的探索。

“我们一开始并没有研究在网上解决学习的所有问题,而是逐步的。比如早期,我们关注,人们有没有可能在网上学习?然后是,可以在网上学些什么?接着是,能学到什么程度?在得到答案之前,你要经历一大堆的问号和句号。”伏彩瑞说。

某种程度上,伏彩瑞自己就是解答问题的所在。32岁的伏彩瑞本科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在大二拥有第一台电脑之后,他习惯于花费大量时间逡巡网络之中自学网页设计,并创建了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

BBS是中国互联网最早的表现形式,这也是沪江网最早的雏形。彼时,互联网的出现让中国迈入了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网络被用户更多地用来浏览资讯,伏彩瑞将这一工具应用于沪江语林中,“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能免费查找外语资料信息、讨论学习的地方”。

学习内容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学习的第一步。除了新闻资讯,站长伏彩瑞又根据用户的意见,增设了听力练习、英语翻译等模块。对于相关资料的梳理有益于个体的自学行为,但缺点也显而易见——这些模块同英语辅导书如此相像,以至于容易令人乏味生厌。而且使用者多是有强烈学习意愿的学生,这群人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往往是少数派。怎样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需要的是一场学习革命。”伏彩瑞说。

多年的学校生活给了伏彩瑞以启发。他认为,学生在学校中会学得更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让学习成为一种互动行为。相对静态的BBS上,人与人天南海北并不认识,缺乏有效沟通和竞争,难以激发这种学习动力。“在线学习并非单纯的人机对话。”他说。

重要的是改善在线学习的用户体验。这需要给在线学习平台融入部分的SNS属性。沪江网模仿起线下课堂中存在的同学概念,将线下关系延伸到线上,设置邀请同桌的应用。“两个人成为同桌后,你可以看到同桌的学习进度,这是一种善意的竞争,能够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互动、轻松的学习,始终是沪江网打造在线学习平台的核心思维。例如,在互动社区里,一只卡通猫提醒用户:可以参加“每日一句”练习,录下自己的发音,请网站老师打分;到“任务箱”领任务,收听外文歌曲,给好友送礼物;进入“学游大厅”,4人一个“房间”,比拼记单词的速度和准确性;用户还可以发表“九宫格日记”,记录每天的学习体会。

一个“沪友”在沪江网上的基本流程是:白天在沪江网上打卡报道学外语,赚取“沪元”,参与讨论区正在发生的新鲜事,或去资料区下载自己需要的外语学习资料;晚上则花一个小时在网校里与互联网上的同班同学一起上课,下课后在语音教室参加互动活动。

为了一改上课给人枯燥呆板的印象,沪江网校将线上课程从学校一贯的45分钟缩短至20分钟,并全部以动画形式呈现,讲课老师只负责课程配音。“形式新颖有趣,不会让人觉得上课很累。”一位沪江用户告诉记者。

这种学习方式,为沪江网赢得了大量年轻用户。数据显示,目前沪江网1000万注册用户中,大学生和年轻白领占到四分之三。与传统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在用户地理分布上,用户集中度较高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只占沪江网用户总量的20%。其余分布在武汉、东北、陕西等大学群体较集中的区域。

“这就是互联网的优势。”伏彩瑞说,二三线城市的用户从不缺乏学习外语的能力和意愿,但除了大学之外,匮乏优秀的民间教学力量。“我们可以用标准化、无差异的产品铺到每一个角落。同时,也能做到同步与实时。”

伏彩瑞认为,未来人们主要的学习渠道将属于互联网,而线下培训则是个人整个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辅助手段。他说:“我们发现,线下是一个特别好的人与人面对面交流、切磋的地方。但线下交流成本高、地域性限制强,只能覆盖有限的用户。”根据新东方最新财报显示,截止2011年5月底,新东方共有学校和教学中心 487家,三大核心业务2011财年入学人数137.13万,毛收入约3.59亿美元。这与中国仅英语培训就达到约3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相去甚远。

相比之下,所有人几乎都可以在线上自学。“我以前认为网络培训只适用于一部分人,比如年龄段要在初中以上,但现在我的看法变了,我觉得远程教育市场适合所有年龄段,”新东方在线CEO孙畅表示,只是要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产品。

沪江模式

伏彩瑞也认同挖掘用户需求的重要性。正式创立5年来,产品研发部门被视作沪江网最核心的部门之一,不断扩容,迄今约有60人,占整个公司的五分之一。公司 80%的精力被用来研发新的产品。从某种角度看,产品研发并不能直接产生稳定的利润,甚至收入,但新产品是完善学习方式,留住用户的必要载体,伏彩瑞更愿意将之看做投资而非成本。现在,这个团队每周都要向管理团队提供10款左右的新产品,由伏彩瑞来决定它们的生与死。“真正应用的是极少数。”伏彩瑞说,能够长期驻留在沪江网上的产品通常符合两个标准,第一是符合用户需求;其次是有市场价值。

但当用户需求过于超前时,沪江网就需要学会替用户仔细甄别。移动互联网应用之初,手机也被部分用户视作在线学习的工具。有用户曾希望,沪江网将社区板块的每日一句和每日视频系列同步在手机上使用。前者以文字为主,带发音;后者以视频为主。沪江网最终将前者打造成手机产品,而“杀掉”了后者。原因是,当时多数用户并未安装3G,一个视频看完,当月流量就用完了。“你不能完全让用户来考虑问题,这样产品就太好做了。”伏彩瑞总结道。

通过资讯作为用户切入口,用社区、论坛来巩固用户的黏着性,用不同的语言工具完善用户的学习方式,沪江网已将用户牢牢地吸引在这个语言学习的平台之上。伏彩瑞预测,“明年的注册用户是2000万,后年则是5000万。”接下来,沪江网则需要实现自己的商业模式,关键点在于用户围绕学习需求所产生的支付意愿。“目前,通过网校、电子商务书店以及增加支付、交易的模块来解决用户后端的学习需求,整合出版社、培训机构、门户网站、SNS社区以及用户等资源,串起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伏彩瑞说。

如果说,门户、社区、网校、书店的前端是为“沪友”打造的一个在线学习平台的话,其后端则更像是为教育产业打造的一个商业平台。

奥秘全在于整合。

“沪江网是一个完整的平台,就像APP Store。”伏彩瑞说。在这个平台上,拥有线下培训机构无法比拟的用户群体,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合作者提供的广告和优质付费内容,构成了沪江网整体的营收链。伏彩瑞告诉记者:“我们2007年就实现了盈利,合作、广告、商城是主要的营收模式,比例相当于4:3:3。”

起初,更多的机构将沪江看做一个推广平台。“沪江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媒体平台。”曹全心对本刊记者说。曹是英国驻沪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中国区互动营销经理。2010年底,英国文化教育处与沪江网进行了英语学习的推广项目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曹全心每周都会去观测推广页面的浏览量、每周独立访问量。“通过观察,这些数据非常稳定,而且节节攀高。我觉得,是完成了我们的希望值。”在他看来,未来也许可以与沪江网合作,销售英国文化教育处的在线课程。

这正是沪江网校的合作模式。沪江网校课程来自线下培训机构或者常年从事语言培训的个人。“线下教学核心是优秀的教材+教师,这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我们擅长用户行为分析,用户体验挖掘,用户产品设计,”伏彩瑞说,这种优质的资源经沪江团队的重新整合成课程,放置在网校中销售,沪江网与机构或个人进行收入分成。相对线下每学期数千元的收费价格,沪江网对每节课只采用微支付,但用户群体庞大,依然可以保证收入水准。对于那些无力在其他城市开设连锁的中小培训机构来说,不失为一种拓展市场的好渠道。目前,和沪江网合作的语言培训机构达到数百家。

用户原创的优质内容也可以被转化成营收产品。在沪江网的资料库中,吸纳了很多“沪友”的原创作品,包括自制的学习技巧、英语漫画、动画片、教学视频等。这些民间智慧被沪江网联合出版社整合成电子或书本出版物,放在网上商城中出售。分成方面,“书本出版物主要给原创者,电子出版物对半。高科技产品,原创者低于一半。”

尽管每天有千万用户通过沪江网学习各种语言,伏彩瑞并不愿意把这里看做一家语言培训企业。他说,“我们做的是嫁接,我们要将互联网最好的体验来帮助用户自发地学习,但实质上我们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这占我们基因的75%以上。”在沪江位于张江高科园区的办公室里,墙壁被刷成显眼的嫩绿色,走道上放满了植物盆栽,大门右转的尽头是一间游戏室,与之相对应的是摆满水果点心的员工休息室。“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谷歌。”一位在沪江网工作过的员工说。